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

自从201410月立项建设以来,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立足甘肃,面向西部,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突破。实验室主要开展环境遥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多源信息综合集成技术研发,为甘肃省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自然灾害监测提供动态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服务于甘肃省及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环境遥感应用辐射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在甘肃省及周边省份(宁夏、内蒙、西藏)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近期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室立足于西北,以寒旱区遥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多源信息综合集成技术研发为研究方向,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甘肃省资源、环境、灾害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

2)寒旱区定量遥感;

3)寒旱区流域模型集成研究。

研究目标:

1)甘肃省及周边省区的资源、环境、灾害监测服务

针对甘肃省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与自然灾害的特点,发展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区域水土资源遥感调查、旱情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微波遥感监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方法;实现无人机航空遥感对重点区域的快速监测;依托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实现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产品的快速获取、处理和分发;建立资源环境与自然灾害的遥感综合监测平台,为我省资源环境调查和自然灾害监测提供动态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2)寒旱区(冰冻圈、水文、生态)定量遥感方法以及寒旱区定量遥感产品和真实性检验方法研究

以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为依托,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发展寒旱区典型陆表变量的遥感反演算法和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方法。具体包括:发展干旱区土壤水分和蒸散发的遥感反演算法;发展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及基于遥感的生态资产评估;发展利用多源遥感手段获取陆地冰冻圈各要素(积雪参数、地表冻融)的信息提取方法,获取我国乃至全球的冰冻圈要素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3)发展集成模型和数据同化等模型观测融合方法,引领陆地表层系统科学方法论研究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发展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集成模型,开展内陆河流域的综合模拟;开展陆面数据同化的误差估计理论、模型参数估计和先进的数据同化算法的研究;针对土壤水分和积雪等地表变量开展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策略研究;开展多尺度地面观测和多源遥感数据的联合同化方法的研究;发展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

1)生态水文要素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

利用多源遥感信息和数据融合算法,发展流域尺度公里级土壤水分的遥感估算方法;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发展区域蒸散发的遥感估算方法,为生态水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集。

2)冰冻圈要素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

发展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全波段以及激光雷达、重力卫星等遥感算法,并结合不同遥感手段的特点开展融合方法研究,获取冰冻圈要素关键参数的定量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3)多源遥感信息和生态水文模型集成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集成模型,开展内陆河流域的综合模拟;针对土壤水分和积雪等地表变量开展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研究;开展多尺度地面观测和多源遥感数据的联合同化方法的研究;发展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系统。

4)中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

遥感与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策略研究;虚拟计算节点任务分配模型研究;基于MapReduce的高效并行处理研究;基于瓦片的动态地图发布服务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为解决关系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处理问题提供新方法;面向行业的遥感数据产品生产技术,包括土地调查、林业调查、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害普查与监测等。

5)西部环境与自然灾害的遥感综合监测平台建设

综合地面定点观测、遥感监测和无线传输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基于不同生态与灾害过程,整合监测数据、空间分析功能与地学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过程与自然灾害过程的模型模拟研究;基于云技术的多源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数据库集成技术研究;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的综合集成平台。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成

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于20151026日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基本情况

遥感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名单.jpg